我国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大鱼大肉”已经不受欢迎-凯发官网首页

[编辑:马红波]

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饮食质量的变化体现在我们每日的餐桌上。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大鱼大肉”已经不受欢迎!

“大鱼大肉”饮食越来越少

过去,肉类食物吃得多,是大众追求的目标。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大众对肉食的热情逐渐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猪牛羊肉人均占有量由2014年的50.31公斤、2016年的47.17公斤,下降到2018年的46.8公斤。虽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量相比摄入量仍偏高,但趋势是在下降的,这是好事。

以前家里来了客人,总要买回一大堆肉食,牛羊肉鸡鸭鱼,或红烧或油炸或炖煮,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客人的重视。如今这种“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已逐渐被国人放弃,待客不再追求满桌“硬菜”,多了各种健康的搭配,日常餐桌也是如此。

肉和鱼本来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富含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利用率高。但如果吃得过多或不合理就容易导致一些健康问题,尤其是畜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卫敏表示,拿牛羊肉等来说,过多摄入可增加男性全死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大鱼大肉”的烹饪方法也比较传统,以油炸、红烧最为常见,而这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食物多样”流行起来

一桌饭菜该包括什么?一碗白粥、一个馒头、一盘炒土豆片?显然这样的搭配已经落伍了。

此次《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居民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蔬菜、瓜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2018年,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比1996年分别增长35.7%、55%、72.5%、333.3%、104.2%和176.5%。

李卫敏主任认为,较为合理的膳食模式就应该是这样的,多样化的饮食应该贯穿日常。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水平较高的水果、蔬菜、豆类及其制品和富含白蛋白的鱼类和海产品等,而红肉类(猪牛羊肉等)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减少,这样的膳食模式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食物种类丰富的基础上,李卫敏主任还建议多些花样和变换。如主食不仅是白米饭和白馒头、煮面条,薯类、杂豆也可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吃肉的时候,尽量按照鱼>禽>畜,牛>羊>猪,瘦肉>肥肉这样的优先级来吃;蔬菜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深色的;同时烹饪少油少盐,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国民“营养素养”仍需提升

“大鱼大肉不是吃得好”这种思维的变化,让我们更倾向于优质、健康的饮食。这背后体现着国民的“营养素养”,即如何吃得更好、更健康的能力。如今我国各种慢病发病率仍然较高,饮食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说明大部分国人的“营养素养”提升还是不足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动”中,提示了大众健康饮食的“宝典”,人们应该多学习健康饮食知识,根据个人特点,合理搭配食物。

一些基本的“共识”每个人都应掌握:如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果蔬、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等;生吃的食物要清洗干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储存和加工;进餐时速度不要太快;吃饭时保持心情平和,不要大吵大闹或大笑不止,以免发生意外;不要暴饮暴食,但也不能刻意节食;尽量少吃烟熏肉、腌肉和肥肉,少吃油炸和高盐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少喝含糖饮料;保证饮水充足,成人一般每天喝1500~1700毫升水,最好喝白开水或茶水等。心里装下这些基本饮食原则,“营养素养”就不会差,保持健康也真的没那么难了!


凯发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