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名实相副的成语之都-凯发官网首页

[编辑:颜亚楠]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巨浪一遍遍地拍打着海岸,大浪淘沙,岁月鎏金,时光流转之中,千年的沧海桑田,时代巨变,让人来不及去回看朝代更迭的背影,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在刀光剑影,折戟沉沙之间,就已经被历史呼啸而过,仿佛寻不到一丝痕迹。

只有重新翻开那泛黄的史书,才依稀找寻到邯郸这座千年古城辉煌的文化记忆。而邯郸,这座千年古城最为璀璨的文化记忆莫过于浩如烟海的成语典故,可以说成语典故是邯郸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精华,是邯郸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瑰宝。

2014年,邯郸被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这是对邯郸悠久深厚的成语典故文化的肯定和褒奖。

所以有人说:“没有邯郸成语典故,天下文章难全。”

你,是我烙在心里的“印记”

这座城,就像一位在水一方的佳人,历经三千年沧海桑田容颜未改,就静静地站在那里,只为等你。等你一页一页地阅读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成语早已融入她的血液。

成语,就是邯郸的文化属性。如果说邯郸这座城的文化历史一定要与谁相关,那么成语就是唯一的注解。

我认为,邯郸成语典故就是作为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组成部分的与邯郸相关联的成语典故。这样,既明确了邯郸成语典故在中国成语典故中的地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界定了邯郸成语典故所涵盖的范围,必须是与邯郸相关联的成语典故。

这里所说的与邯郸相关联,包括这样几种情况:

成语典故的典源出在邯郸,或者说其故事发生在邯郸。不管这个典源出于什么典籍,它是不是邯郸人写的。如“胡服骑射”“负荆请罪”出于司马迁的《史记》,“黄粱美梦”出于沈既济的《枕中记》,其作者都不是邯郸人。而“一日千里”“四海一家”等出于《荀子》,“白马非马”出于《公孙龙子》,其作者则为邯郸人(赵人)。也不论这件事情是不是邯郸人所为。如“邯郸学步”是寿陵少年所为,但故事发生在邯郸,也算邯郸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的语源出于邯郸。这里又包含邯郸人说的话,而不管他是在邯郸说的或是在外地时说的。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魏征在长安做官时对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而他是邯郸馆陶人,因此算邯郸成语典故。另一类是虽然不是邯郸人说的,但其内容是评价邯郸人和事的,无论褒贬都算邯郸成语典故。褒者如唐代皮日休评邯郸诗人刘言史的“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贬者如《北史》评元晖业的“一日三羊,三日一犊”。第三类是在邯郸为官、任事、生活或游历(游学)的外地人说的。如“排忧解难”就是齐人鲁连仲助解邯郸之围后拒绝平原君封地和千金酬谢时说的。第四类是由邯郸的民歌、民谣、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等演变而来的成语典故。如“新台之丑”,出自《诗经·邶风·新台》,是当时卫国人讽刺卫宣公夺媳丑行的民歌,因故事发生地新台,其遗址在今临漳县西黄河故道旁,故亦算邯郸成语典故。

邯郸成语典故到底有多少?也即所谓量化问题,是摸清家底的基本问题。现在有一百多、四百、一千六百甚至两千之说,差距颇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另外,有的成语典故衍生出许多相关联的成语典故,不同的选择、取舍就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

你,是我刻入骨髓的“记忆”

邯郸,这座三千年没有改变名字的城市,仿佛生怕一改名,你再也寻她不到。但是不会,因为成语已成为蚀刻她骨髓的记忆。

简而言之,邯郸成语典故可以分为语词类和故事类两大属。语词类的来源多是历代诗文中的名句警句或是其缩略语。如“名不副实”就摘自邯郸人刘劭《人物志·效难》中的名句“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还有民间口头的俗语之类,如“利令智昏”出于《史记》,但他明确指出这是“鄙语”,也即里巷俗语。许多来源于民间口语的成语都是这样形成的,因为没有文人的诗文记载,就不可能成为广为引用的成语。

故事类也即典故或掌故,人们引用它主要想借其人其事表达一种或讽或喻或褒或贬的意思,使讲话或诗文比较含蓄,以免直白。如“义不帝秦”是借鲁仲连之事来褒喻主持正义,不向敌人屈服的人和事,或自己的志向决心。

这一属的成语典故按其典源不同又可分为几种。一类出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围魏救赵”等。一类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董狐直笔”,取自晋国史官不因赵盾请求而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的故事。第三类取自寓言故事,如“虎怒决蹯”,以老虎被兽夹夹住时,会怒而自断其蹄腿以逃生,寓意在紧急关头人们应舍局部而保整体。由于邯郸是地理上的要冲,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之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这样的成语典故尤为众多,这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一大特色。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属性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点。

而邯郸地域文化的代表就是赵文化。因此,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属性应是赵文化,且是赵文化中最具特色、影响也最大的精华部分。赵文化里有关政治、思想、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精髓都在邯郸成语典故中得到了体现。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赵文化的认识还不一致,特别是关于赵文化的界定,即什么是赵文化的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有的著名专家认为赵文化只能是指历史上赵国存在时期的文化,最多也只能延至两汉时的诸侯国赵国存续时期。如果是这样,那么把邯郸成语典故归属于赵文化就不合适了。因为邯郸成语典故的形成和发展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现代。

你,是我融入血液的“基因“

三千年光阴流转,邯郸成语典故尽管已经流传千年,却仍然是鲜活的,可见她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洗礼,反而如宝石经过磨砺越发光彩夺目。

为什么邯郸成语典故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因为邯郸成语典故不仅内涵丰富,哲理深刻,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赋之以新意。正因为如此,邯郸成语典故才能亘古适时而长青,永葆魅力。

邯郸成语典故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蕴含的博大思想和深刻哲理与现代三个文明建设要求的高度统一性。如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源头就可追溯到“节用裕民”“裕民以政”“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所表达的民本思想,是这一思想的现代发展。“人伦并处”“谨养其和”所蕴涵的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求同存异”(同求异道、同欲异知)更是世界上不同国家间和平共处原则之一。

那么,我们今天又该如何来做好邯郸成语典故的发展工作呢?

首先,要把现有的邯郸成语典故活化和物化,成为邯郸的城市名片。活化就是要激活邯郸成语典故中蕴涵的符合现代三个文明要求的因子,挖掘其现代价值,作出全新的诠释。要使邯郸成语典故让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组织专家学者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盘点邯郸成语典故的家底,并重新诠释,编辑出版一部既定量又定性的《邯郸成语典故辞典》,大力推广使用。充分发掘利用邯郸成语典故的历史文化遗迹,运用雕塑、绘画、戏曲、邮品、生活用品及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成语典故的情景,让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如身临其境。

其次,要不断挖掘、发现、发展新的邯郸成语典故。有关邯郸,有关赵文化的历代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不少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利用,尤其是地方史志和诗文集。其中必有不少可以构成成语典故的素材。对历代典籍需要重新审视,挖掘、发现、整理出新的邯郸成语典故,对现当代的一些革命事迹、英雄传说、名人轶事则更应该花大力气去搜集、整理,从中必然可以发现、总结、归纳出不少新的邯郸成语典故。

风从海上来。

历经岁月的洗礼,邯郸这座千年古城的成语早已与城市融为一体。光影之中,成为每个邯郸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宋涟圭同名文章,原载“赵都文化”第四期)

凯发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