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古城】砥砺奋进四十载 古赵大地换新颜-凯发官网首页

[编辑:王鹭]

砥砺奋进四十载 古赵大地换新颜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全媒体记者 王翔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2万平方公里的古赵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项目、城乡、环境、平安“四大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快速攀升

改革开放之前,邯郸经济发展缓慢,实力明显薄弱。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只有21.9亿元。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我市抢抓机遇,不断把全市经济建设推向前进。1980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0亿元,1986年达到65.7亿元,提前4年实现比198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1989年突破百亿元大关,1997年突破400亿元。

进入21世纪,全市上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200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42.4亿元。2003年,全市经济再次进入快速发展周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千亿元大关的历史性突破,2009年突破2000亿元,2012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跻身“3000亿元俱乐部”。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66.3亿元。从1978年到2017年,我市经济年均增长10.2%,平均增速达到两位数。

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攀升,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也在成倍增加。1978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73元。到2017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8585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为571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市已经由低收入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行列。

结构调整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向集约节约的重大转变。

邯郸是传统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高,“钢城”“煤都”称号让曾经的邯郸人引以为傲。2000年以后,我市提出“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的产业发展思路。从2012年开始,每年开展2轮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和集中观摩拉练活动,引上了一大批战略支撑项目,靠优质增量调整了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已由过去的钢铁、煤炭、建材、电力“老四样”,变为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煤炭、纺织服装“新五强”。

1978-2017年,我市注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间的比例关系逐渐协调稳定。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2.5:54.7:22.8,到2017年,调整为11.1:48.6:40.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日益深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的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国民经济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

持续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全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同时,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引导和促进下,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飞速发展。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共37.1万个(户),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1992年开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市全面推进财政、税收、金融、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作用更加有效,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十八大以来,我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全市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全市的对外贸易处于规模小、出口品种单一和贸易对象少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从1992年的2601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218607万美元,年均增长19.4%。

实际利用外资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至2017年,共注册三资企业646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80亿美元,其中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突破10亿美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澳洲联邦银行、法国圣戈班集团、荷兰哈克农业产业园、沃尔玛超市都是在这一时期落户邯郸的。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踏步前进时期。公路交通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运输网络,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235.9公里增加到498公里;民用航空从无到有,目前已开通十余条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的热门航线。

40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了市场、游园、健身、娱乐、文化艺术中心、火车站、城市立交桥、邯郸客运站等一批重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5年的24.4%提升到2016年的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995年的4.9平方米增加为2016年的16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洁净城市、文明城市建设,从市政设施、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到窗口服务、交通秩序、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含金量最高的荣誉。

与此同时,我市规划建设了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目前,正在按照现代、生态、宜居、低碳的理念,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和行政文体科教中心,一个既有文化品位,又有现代气息的邯郸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一项项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2017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74亿元,7.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棚户区开工改造10542套、基本建成3671套,改造农村危房2181户。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实现统一,异地就医实现跨省结算。

从2013年开始,我市建立了警网、天网、民网“三网合一”的立体化巡防体系,刑事发案量从2012年的5.5万件下降到2017年的1.5万件,降幅连续位居全省第一,排名从全省第3下降到第5。2017年,邯郸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2013年-2017年,我市先后开展了治“三小”、拆锅炉拔烟囱、降尘和控煤、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全市空气质量指数从15.05下降到8.61,累计下降42.8%,pm2.5浓度从1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86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7.7%,人民群众能看到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截至2017年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74元,是1980年(390元)的73.8倍。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化,文化娱乐、旅游保健、交通通讯、社会服务等方面消费大幅增加,成为城镇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改革开放的40年,是辉煌巨变的40年。经过40年的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力显著增强,取得的成绩令人倍感自豪和振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邯郸这座古老工业城市正在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之城、美丽之城阔步前行。

凯发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